实验室中经常会使用到各种可燃气体,比如氢气、乙炔、甲烷等。在实验室气路设计规划过程中,可燃气体管路会用到阻火器,它可以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、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、管道间蔓延。阻火器是应用火焰通过热导体的狭小孔隙时,由于热量损失而熄灭的原理设计制造。
大多数阻火器是由能够通过气体的许多细小、均匀或不均匀的通道或孔隙的固体材质所组成,对这些通道或孔隙要求尽量的小,小到只要能够通过火焰就可以。这样,火焰进入阻火器后就分成许多细小的火焰流被熄灭。火焰能够被熄灭的机理是传热作用和器壁效应。
② 在管线一端出现的静电(电火花)
③ 管道内的可燃气体被电火花引燃,形成火焰以亚音速的状态在管道内穿行,通过足够距离的加速状态会随之改变。⑥ 火焰云团冲向阻火元件,随之被阻挡且分割成无数的小火团⑦ 阻火元件通常是由一层或多层阻火滤网组成,并且针对不同防爆等级的介质有不同规格的阻火滤网。⑧火焰在穿过阻火元件的同时,火焰与器壁接触在一个定的距离下,温度急剧下降,下降到燃点下,火焰就此被熄灭在阻火元件中。我们知道阻火器是由许多细小通道或空隙组成,当火焰进入这些细小通道后就形成许多细小的火焰流。由于通道或孔隙的传热面积很大,火焰通过通道壁进行热交换后,温度下降,到一定程度时火焰即被熄灭。根据燃烧与爆炸连锁反应理论,认为燃烧炸现象不是分子间直接作用的结果,而是在外来能源(热能、辐射能、电能、化学反应能等)的激发下,使分子分裂为十分活泼而寿命短促的自由基。化学反应是靠这些自由基进行的。自由基与另一分子作用,作用的结果除了生成物之外还能产生新的自由基。这样自由基又消耗又生新的如此不断地进行下去。可知易燃混合气体自行燃烧(在开始燃烧后,没有外界能源的作用)的条件是:新产生的自由基数等于或大于消失的自由基数。当然,自行燃烧与反应系统的条件有关,如温度、压力、气体浓度、容器的大小和材质等。随着阻火器通道尺寸的减小,自由基与反应分子之间碰撞几率随之减少,而自由基与通道壁的碰几率反而增加,这样就促使自由基反应减低。当通道尺寸减小到某一数值时,这种器壁效应就造成了火焰不能继续进行的条件,火焰即被阻止。由此可知,器壁效应是阻火器阻火焰作的主要机理。JGJ 91-2019科研建筑设计标准中有规定:可燃气体管道连接用气设备支管应设置阻火器。GB50177-2005氢气站设计规范有规定:氢气放空管,应设阻火器。阻火器应设在管口处。比较以上两个规定,不难发现,两处阻火器距离火源点都很近。火焰在充满可燃气体管道中的传播速度随火焰的传播有很大的变化。如果点燃充满可燃气体的水平管道的一端,火焰首先传向管壁,然后迅速向还未引燃的气体传播,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得燃烧气体迅速膨胀,气体膨胀又导致可燃气体前端被压缩,产生“压升”。火焰前端气体被压缩,密度增加,燃烧传播速度加快,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增多,导致可燃气体前端更剧烈的“压升”。由于火焰在管道中传播的这一特性,使得火焰传播速度可以从零加速至声速甚至超声速,火焰前端压力也可增至约20MPa。因此,火源点距阻火器的距离,可能会由爆燃转变为爆轰,火焰前端压力的增加,对阻火原件耐压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。
由于目前市面上阻火器种类、规格有限,安全考虑,在满足工艺条件的情况下,应尽可能使之靠近火源点,以降低对阻火器的制造要求,同时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性。